同盟驻守是保护领地安全的核心战术行为。驻守部队可覆盖九宫格范围内的己方及盟友土地,最后到达的部队将优先迎战来犯敌军。需驻守并非单纯防御手段,胜利时能有效消耗敌方实力,其作用等同于主动出击。合理利用步兵守备特性可降低驻守伤害,城区驻守还能享受武神巨像等建筑加成。驻守前需评估敌方行军速度与兵种构成,针对性调整布防顺序,避免暴露行动轨迹被敌方侦察。
当部队兵力不足时,应及时撤退补充而非强行驻守,否则可能同时丧失土地与有生力量。前沿阵地需保持充足驻守兵力,避免因防守空虚导致战略要地失守。五级以上粮草地驻守可恢复伤兵,这一特性在持久战中尤为关键。驻守部队的排列顺序直接影响战斗效果,后驻守的队伍会顶替原有部队成为首战单位,因此需根据敌方兵种克制关系灵活调整驻守队列。
通过预判敌军行进时间和兵种类型,可针对性部署克制队伍。例如利用步兵诱敌后以弓兵狙击骑兵,此类战术需结合战场视野控制,避免被敌方瞭望塔或要塞侦察到布防意图。分割驻守法适用于应对多支非同步进攻部队,按敌军到达时间差分批驻守能显著降低单队战损。二叠式驻守通过交替撤回队伍实现动态防御,但需精确掌握敌军进攻节奏。
成员应定期巡查边境要地,发现敌军集结迹象立即共享情报。侦察敌方部队构成后,全盟需协调兵种配置,例如针对骑兵主力加强枪兵驻守比例。要塞和分城应作为缓冲地带重点布防,分散敌方火力并为反攻争取时间。当领地失守时,必须迅速组织联合反击,拖延会导致敌方巩固防御工事。驻守与进攻需保持平衡,过度保守会丧失扩张机会。
河道、山脉等天然屏障可缩减防御面,州关卡等战略节点应优先驻守精兵。不同土地类型对驻守效果存在差异化影响,例如石料地产区更适合布置高防御部队。主城与分城城区驻守能获得额外属性加成,这类区域应作为最后防线重点保护。驻守并非孤立行为,需与同盟科技、资源分配等系统联动,确保防御体系可持续发展。
通过分析同盟战报可总结敌军进攻规律,预判其下次攻击目标提前布防。悬赏任务发布的NPC动态也需关注,及时拦截敌对势力完成的悬赏部队。驻守指令可预设为到达时自动执行,该功能在紧急布防时尤为实用。共享要塞机制的运用能突破距离限制,实现跨区域快速协防。